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聯合汽車數據工場發布首屆汽車智能化指數排行榜,對目前各個汽車品牌的智能水平進行了排名。奔馳、沃爾沃、寶馬、凱迪拉克和奧迪的智能化指數高居前五,榮威和吉利在經濟型品牌中排名最高,智能化水平已超過合資的中檔品牌,接近高檔品牌。
榜單首次從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場景出發評價汽車的智能化程度,并聯合汽車行業專業大數據分析公司汽車數據工場,廣泛收集中國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場景需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各汽車品牌目前所具備的功能與實現場景需求所需要的功能進行匹配,從而得到各品牌的智能化指數。
榜單揭示了目前汽車產品與消費者實際需求之間所存在的差距,為汽車品牌智能化指明了亟需改進的方向,同時也為重視汽車智能性的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購買建議。
榜單歷時6個月,通過分析超過90萬條用戶產品評價、2000萬條有效新聞評論、以及3000萬條有效論壇評論,對20個在中國生產的主流汽車品牌的智能化指數和排名如下:
按汽車品牌定位劃分的智能化排名:
通過此次排名,我們發現:
·消費者很多智能化需求尚未被滿足,汽車智能化應用前景廣闊:從目前的測評結果來看,奔馳在所有品牌中排名最高,其智能化指數為44.5,而所有品牌的智能化指數平均值只有24.1。無論是從最好成績還是從平均成績來看,與理想情況下的100比起來,都還有很大差距。這說明: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對于所有汽車品牌來說都有很大的空間。
·高檔品牌智能化水平優勢明顯:奔馳、沃爾沃、寶馬、凱迪拉克和奧迪這五個豪華車品牌的智能化指數穩居20個參選品牌的前五名,而且高檔品牌組的平均值35.7也遠高于中檔品牌組的平均值16.7和經濟型品牌組的平均值20.8。這與高檔品牌的品牌定位、用戶需求前瞻性研究、持續的技術積累、較高的成本承受能力是分不開的。
·中國自主品牌強勢勝出,智能化水平整體已超過合資的中檔品牌,部分已接近高檔品牌:作為經濟型品牌中排名最高的兩個品牌,榮威和吉利的智能化指數分別是31.3和31.0,兩者均高于中檔品牌組排名最高的別克的24.0。這一方面說明中國自主品牌近年來在智能汽車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利用智能技術探索品牌力向上突破的機會。其主要成功因素在于:中國自主品牌利用中國在電商、IT、產品開發及創新方面的優勢,深耕本土市場,對本土消費者的需求擁有深入理解。而這也是未來中國自主品牌的品牌力實現向上突破的重要手段。
·品牌定位與智能化指數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很有可能被打破:整體而言,隨著品牌定位的提升,該品牌主流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也較高,體現了一種正相關關系,但未來很有可能被打破。這與不同品牌的發展戰略是緊密相關的。
智能化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驅動力是軟件技術,這與傳統汽車行業主要靠硬件技術驅動有所不同。軟件技術具有迭代式快速發展,邊際成本低的特點。在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行業技術驅動力的改變勢必將對汽車行業格局進行重塑。因此,中國汽車品牌在未來的智能汽車時代非常有可能獲得重大發展。
“盡管各個品牌的智能化程度高低有別,但總體來講目前汽車智能化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汽車智能化技術飛速發展,預計智能化汽車真正的廣泛商業化應用將在2025年左右。”科爾尼公司合伙人、汽車行業負責人許健表示,“各個汽車企業應從用戶需求出發,兼顧品牌定位、技術積累和成本控制,制訂最適合自身發展目標的智能化技術發展戰略,才能在未來的智能化時代贏得市場。”
“對于智能化指數表現明顯高于或低于同類品牌的品牌來說,戰略愿景對于企業戰略決定非常重要。”科爾尼公司董事劉曉明指出,“因此,在智能化決策上,各汽車企業一定要基于企業長期的品牌與數字化發展戰略,并且制定相應的智能化發展規劃,確保落地實施。”
“汽車智能化指數排名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再拘泥于對汽車功能參數的測評,而是以消費者的日常場景需求出發,通過大數據對場景需求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得到汽車品牌的智能化指數,這表示著‘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取代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思維模式。”汽車數據工場聯合創始人張曉亮補充。
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場景需求在不斷動態變化中,因此,本榜單也將通過持續跟蹤各個品牌主流產品的智能化表現,進行定期動態更新,力求為各汽車品牌提供有針對性的規劃和發展智能化技術參考。對于汽車主機廠而言,智能化指數排名結果只是一個“固定靶”,只有時刻瞄準用戶需求這個“移動靶” 來進行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才能在未來打造出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高智能汽車。